武警福州指挥学院坐落于祖国东南沿海风光秀丽的港口商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院所在的状元街东西有闽江、乌龙江双江相汇 ,南北有西山、妙峰山两山对望,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与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相得益彰,因历代多出状元而闻名。学院占地面积1100多亩,校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如春,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成立于1985年6月,是武警部队首批创办的初级指挥院校之一,2004年开始全面开办本科教育。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所集内卫、炮兵、工兵、防化指挥专业于一体的多学科兵种指挥院校。
武警炮兵、工兵、防化和内卫指挥专业分别开设了82迫击炮、82无座力炮,核生化防护,爆破、反爆炸、工程机械、轻舟渡河以及武警勤务等课程。学院坚持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教学原则,在武警院校率先提出了"哑铃式"教学模式、"战教结合"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先进教学理念,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仅近三年来,学院毕业生因出色完成各类突处抢险项任务,有1人荣立一等功,6人荣立二等功。
学院坚持"人才兴校、特色办校、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方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加大科研建设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秩序正规化、教学设施专业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先后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全军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被总政治部评为"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成果优秀单位"、被武警总部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建校二十多年来,共培养学员5000余名,培训轮训干部3万多人次,为武警部队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中涌现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刘小宁、刘文斌,"中国优秀青年卫士"林泗水等英模人物,截止2007年,学院毕业学员就有30人担任正团以上领导岗位。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兴校"的战略思想,狠抓"引凤工程"、"名师工程"和"暖心工程"建设,深入军队院校和基层部队选调优秀人才,采取岗位培训、送学进修、下部队调研等形式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学院先后有3人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12人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学院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创新思维,聘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专家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充实和壮大学院的师资队伍。先后组织举办了军事变革与武警院校跨越式发展论坛、"三个代表"与军队高素质人才培养论坛、南京地区院校协作中心会议等活动。
学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员队伍素质的同时,还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各类专修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在武警院校中率先建成校园局域网,为开展网络教学、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保障平台。
学院坚持以教学牵引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思路,加强学术科研工作。成立了学术科研委员会,先后创办了《八闽武警》、《教学参考资料》、《武警福州指挥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写教材、专著100余部。
有20多项成果在全军或武警部队获奖,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两门课程被列入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先后取得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军专业技术干部考试考点资格。
学院按照"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大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官兵学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成立"一团六队",即业余文工团、军乐队、声乐队、器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和曲艺队,每年举办校运会、篮球联赛和"金盾艺术节",通过书法绘画、演讲辩论、读书看报、诗歌朗诵等形式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还根据基层部队需要,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教歌指挥、板报制作、乐器演奏、篮球裁判、摄影摄像等课程,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学院在文化工作方面成果斐然,文化工作课被总政治部文化部评为教学成果优胜单位,学院原创的"篮球裁判操"获得全国《校园之春-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二等奖。
根据武警总部的招生计划,每年面向全国招生100人左右。凡是年龄在20周岁以下,身体和政治条件符合规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
学院是全国一般本科军事院校,按一般本科分数线录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艺专长并取得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学员入学经过复查、复试、复审合格,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学习期间享受供给制待遇,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学生在校期间吃、穿、住以及学习用品一律免费,每月发给200多元的津贴。毕业时按规定授予学位和警衔,分配到武警部队担任警官。
生源地 | 年份 | 学校名称 | 科类 | 批次 | 录取分数 | 平均分数 |
---|---|---|---|---|---|---|
请选择条件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