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坐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历史沿革:湖南工程学院是由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初名“中南电工厂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更名为“湘潭电机工业学校”,1953年更名为“湘潭电器工业学校”,1956年更名为“湘潭电机制造学校”;1959年升格为“湘潭电机学院”,成为国务院批准保留的湖南省15所高校之一;1963年部属院校调整时,“湘潭电机学院”大学部划归湖南大学,学校复名“湘潭电机制造学校”;1983年升格为“湘潭机电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全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机械工业部管理改为“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78年,初名“湘潭基础大学”,1984年“湖南纺织工业学校”迁入合址办学,1985年“湘潭基础大学”更名为“湖南纺织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同意,两所学校合并组建为湖南工程学院。自此,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
办学规模:学校现设有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应用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16个教学院(部、中心)。有本科专业38个,涵盖了工、管、文、理、经5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科教育为主,其他教育形式为辅的办学格局。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本专科学生达11955人,其中本科生11207人。
办学条件:学校校园分主校区和南校区,占地面积107.93万平方米(1619亩),建筑面积43.0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良好,是省“园林式单位”和“文明高等学校”。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亿元,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00多万元。拥有11个实验中心、18个实验室、5个校内实习基地和173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电气与信息基础实验中心、纺织基础实验中心成为省级示范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经济管理基础实践中心被评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电气控制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校内金工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实习基地、服装实习基地成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金工实习基地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2006年学校引进了美国惠普公司的资金与技术建成万兆校园网和网络实验中心,网络实验中心是惠普公司北在“清华”、南在“湖工”建立的两个高水平实验中心之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现拥有39802平方米的图书馆,共有图书14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8万册。中外文期刊1996种、电子期刊46416种,中外文数据库32个。学校各类教学、生活、运动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同时,学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先后与10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电工装备产学研合作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产学结合教育网络。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8人,其中专任教师723人。外聘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70人,副高职称2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7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7人;有14名教授被省内重点大学聘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学校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佩斯利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教育教学友好合作关系,选派了15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访学、进修,邀请了151位国外专家来校任教讲学。
教学科研: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现已是“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企业管理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市场营销4个省级重点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等4个专业被批准为第一批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电子技术基础》、《电器学》、《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门省级精品课程。2000年以来,有27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学校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的评估结论。2000年以来,全校教师主持纵向横向科研课题727项,科研经费4652.45万元,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8项;获得省部级、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4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42部,出版学术专著22部,获得各类专利23项。发表科研论文2889 篇,教研论文639篇,其中核心期刊976篇,被SCI、EI、ISTP收录176篇。教务处于1994年、1999年、2007年三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并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
人才培养: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他们以动手能力强、务实肯干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纺织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国际交流:1998年至今,我校与澳大利亚泰福学院(TAFE)、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斯特斯?费尔德学院和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并开展合作办学。先后共有423人分别获得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或南昆士兰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180名毕业生留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现有合作办学项目在校学生近600人。
学校实施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的“塑形工程”,建立了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明确了校歌、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一系列形象建设内容与标准,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朝着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生源地 | 年份 | 学校名称 | 科类 | 批次 | 录取分数 | 平均分数 |
---|---|---|---|---|---|---|
请选择条件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