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同学们选择怎样的大学和专业,无论大家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规划,待离开大学校门,终要面对就业。然而,就业不只是大学毕业后寻找的一种谋生手段,经过大学三、四年甚至多年的锻造,我们都希望将来选择的职业能够成为一条实现理想的途径。
为使这种“希望”成为现实,在大学和专业面前,我们就应该掌握如何客观参考就业因素,使其为自己科学填报志愿助力。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是一个不错的切入。
不久前,教育部直属本科院校纷纷向社会公布了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用人单位类型、主要就业行业及地域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高三学生填志愿考虑就业因素的参考指标。
一、科学利用就业数据
就业数据主要是指就业率(包括学校整体和具体专业的就业率)。在参考就业率时,大家需要明白,其并不代表具体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就业率有一个明确的计算公式,即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已就业群体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及自由职业。
明白了就业率的计算方法,在利用就业率时就要做到既重视又不唯其马首是瞻。考生在选择具体的学校和专业时,要先明确自己今后大致的发展方向,比如大学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准备升学、出国深造,或者有其他什么打算?如果直接就业,准备选择什么行业?准备在哪个区域就业?如果准备升学或出国,打算选择哪些学校或哪个国家?
在弄清这些问题后,可以认真研究一下你中意的学校、专业的就业信息,了解该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特别是分析一下就业率的构成情况,有多少毕业生出国、升学?有多少毕业生协议就业、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的流向怎样?主要在哪些行业、哪些地区就业?毕业生升学主要集中在哪些学校?留学比较集中的国家有哪些?就业的层次和质量怎样?等等。这些信息可能比简单的就业率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状况,在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均有体现。
二、多维度考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更多是指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优劣程度,是就业结构、社会认可度、专业匹配度、学生满意度和单位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现。
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分:一是就业性质,即通常说的升学、出国出境或选择单位就业、参军入伍、自主创业等;二是单位性质,指的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和民营企业等各种就业单位的性质;三是地域流向,也是通常说的去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就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还是到中小城市乃至基层农村就业。
社会认可度。社会认可度主要是指人的安全需求和归属感需求的满足程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单位声望、单位文化、职业声望、人际关系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单位声望、职业声望是最核心的部分。具体来说,劳动保障是指企业福利待遇的满意度;劳动安全主要是工作场所是否整洁舒适、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等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单位声望主要是用人单位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职业声望主要是某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受尊重程度。
专业匹配度。专业匹配度反映的是毕业生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有时对专业的选择也意味着选择了相关行业。专业匹配度越高,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合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也越好。同时,毕业生从事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匹配度高、符合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行业往往容易获得工作上的满足感,能够保持职业的稳定性,进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进步和提升。
学生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又称工作与期望吻合度,是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现状的实际感知与自身期望值的比较,包括工作地域、从事行业、从事职业、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劳资和谐、福利保障、薪酬待遇等。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主体,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母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体现出毕业生的整体社会认可程度。
单位满意度。雇主满意是毕业生满意的基础。用人单位是否满意主要看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即毕业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个人综合素质与岗位契合的能力。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要求迥异,但大致分为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三、从就业视角选择大学
从就业因素出发选择大学,需要综合考虑大学的办学层次、文化传承、行业背景、地理位置、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等各种因素,具体主要有:
综合实力与学科优势。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其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较高,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比较好,人才市场对其毕业生认可度高,学生就业机会自然会多。也有一些大学虽然综合实力不是很强,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影响的优势学科,她们很多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的领头羊,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市场都很受欢迎,找份理想的工作自然不难。从就业的角度选大学,考生应该首选各个层次综合实力和学科优势突出的大学。
行业背景与特色专业。经过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我国建立了一批行业背景深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这些大学长期依托行业办学,毕业生主要面向行业就业,大学与行业水乳交融、相互支撑,在行业的影响根深蒂固,毕业生在行业的地位其他高校难以撼动。比如,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前身是1956年集中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5所大学测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创办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校长期依托测绘行业办学,致力于为我国测绘事业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得到测绘行业的大力支持。
区域发展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之间并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基础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均衡,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较大,选择这些地方的高校,不仅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够开阔视野,接受新鲜事物,将来就业机会也会更多。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吸纳人才的能力有限,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较少。从每年毕业生流向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学生当地就业的比例很高,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外流严重。这种情况可以从一定层面上说明大学的地理位置不同,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是不一样的。从就业的角度选大学,考生对此不应回避。
校友资源。校友资源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大学,功成名就的校友众多,他们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声榜样;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在某些行业和领域聚集了大量优秀校友,毕业生将来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和领域,可以依靠的资源得天独厚;一些大学校友企业众多,他们可以直接为师弟师妹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武汉大学校友企业中有70多家上市公司,校友企业家心系母校,抱团发展,他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和年轻校友创新创业,每年都回母校招聘大量优秀毕业生加盟。选择一所校友文化浓郁、校友资源丰富的大学,将来就业创业的机会一定更多。
四、从专业到就业
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因就业意向指导专业选择的考生在每年的志愿填报中比比皆是。要做到专业和就业之间不走弯路,还需明白以下道理。
明确专业与职业关系。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会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的职业,一般来说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一对多,即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职业方向,这些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广博,发展方向也较为丰富,以文史经管类专业居多,也包括一些基础学科专业;多对一是指不同的专业可以发展为同一个职业,这些职业大多对专业性和技术型要求较低;一一对应则说明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对应性很强,多为一些工科专业,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对应性似乎在减弱,但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发挥所长,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还是争取让所学专业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对应起来。
判定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选择和专业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考虑就业因素,还要科学预判专业的就业前景。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就业,因此在考虑专业就业前景时,要结合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来看,比如国家的五年规划、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合理预判,通常来说,一些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的新兴专业,在发展初期社会需求量会比较大,比如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专业人员比较走俏。
关于孩子高中学业、升学、职业等方向疑问,大家可加入以下高考所在省份QQ群交流群进行详细交流,点击群号即可一键加入:
(锦宏高考APP--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扫描以上二维码立即下载使用)
(锦宏高考官方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了解更多高考资讯)